一个布袋,两瓶神秘水,
三缕春日暖阳,万物皆可成画。
跨越光阴,邂逅普鲁士蓝的浪漫,
触摸19世纪古典摄影术的温度,
在铁盐与阳光的化学反应中,
将自然的光影、草木的轮廓,
定格为永不褪色的东方诗意。
为传承古老非物质文化遗传技艺,礼赞劳动精神,4月28日,现代农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教学2号楼305教室举办“蓝晒映劳动,光影颂匠心”非物质文化遗传体验活动。40名同学通过体验传统蓝晒工艺,在普鲁士蓝的光影变幻中感受手工创作的魅力,以独特方式致敬劳动之美。
在手工制作环节,同学们自由分组,发挥创意,拼贴干花、树叶、工具模型等素材,精心设计帆布包图案。涂刷蓝晒液的帆布包在阳光下接受“光的馈赠”,曝光时间随光线强度调整,期间志愿者全程巡回指导,解答调配比例、图案构图等问题。当帆布包浸入清水,白色影像逐渐清晰,惊叹声此起彼伏——有人定格农具轮廓致敬劳动者,有人用花草勾勒田园图景,每一件作品都成为独一无二的“劳动剪影”。
本次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传与劳动教育相结合,既是对“以劳树德、以美化人”育人理念的实践,也为蓝晒技艺在校园中的传播搭建了平台。未来,学院将继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,通过更多创意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传技艺“活”起来,引导青年学生在传承中创新,在实践中致敬匠心。